看完暑期档电影《恶意》后,七话看到很多热门讨论,比如电影走进现实的“到底谁是恶女?”拷问,再比如“全员恶人”的感慨。
擅长脑洞分析的观众,包括我本人,在看这部电影时,都曾带着“抓出一个恶人”的想法跟着剧情一起头脑风暴,但看完电影,却发现有点“打脸”。
或者说,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去找出“恶意”,找出一个“恶人”。
但与探讨几位主角究竟谁是黑、谁是白相比,《恶意》整个故事更像一个善与恶交织莫比乌斯环,善是大多数主要角色的底色,而恶,往往来自大众的思维逻辑。
《恶意》剧情中被媒体放在“恶女”位置审判的人共有三个:护士李悦(陈思钿饰)、癌症患者的母亲尤茜(梅婷饰)、媒体人叶攀(张小斐饰)。
展开剩余90%故事在一场夜雨中开幕。
年幼的癌症患者静静(杨恩又饰)突然跑出病房奔向天台,护士李悦紧随其后,没多久患者母亲尤茜便发现女儿消失,跟着跑向了天台。
此时,静静与李悦从天台坠落,尤茜看着血泊中的女儿情绪崩溃,这场悲剧,让静静当场死亡,李悦也被送入抢救室生命垂危。
在此之前,女孩静静一家为筹集医药费,曾接受媒体人叶攀的采访,自媒体曝光让他们家获得了不菲的捐款与网络流量,静静也成为小有名气的抗癌小天使。
这份知名度,亦让坠楼事件迅速引爆网络。
调查过程中,尤茜声嘶力竭地指控护士李悦是杀人凶手,坚称她亲眼看到李悦将静静推下楼,而在此之前,李悦曾对她说过“可以带静静一起死”。
一个崩溃母亲的呐喊引发很多关注,网友开始各种挖掘李悦的隐私,在发现她泡吧、纹身、有躁郁症后,更坚信她是凶手,陷入围剿“恶女”的狂欢。
网络汹涌的流量、老板的KPI催促与找到李悦当小三的“实锤”,让原本准备严谨调查的叶攀决定加入审判“恶女”李悦大军,将她推上高位热搜。
正当网友兴奋爆料、批判李悦,各位网红加入蹭热度带货进入顶峰时,一个爆料人的出现,让事情迎来第一轮反转……
爆料人是李悦的病友,在李悦的鼓励下努力生活,他眼中的李悦并不是靠小三上位的恶女,而是一个被渣男欺骗病情发作的受害者。
网上那些关于她是“惯三”的报道,几乎都是对李悦正常生活记录的断章取义截图,为什么这些很容易被查证的谎言,会成为她被围剿的证据?
静静,又真的是她杀害的吗?
爆料人放出一段通话录音,内容是李悦对静静母亲尤茜行为的一些顾虑,并提到某次如果不是自己及时到达,静静可能已经不在人世。
尤茜做了什么差点让静静离开人世的事?
ICU监控显示,她在替女儿安氧气管时,曾有几秒钟的停顿,导致静静无法脱离危险状态,是李悦及时出现解决了这个意外。
再深扒尤茜,叶攀发现她已经怀上了二胎,从她与静静继父的种种行为来看,两人明显有生下二胎的计划,这,会不会让他们选择放弃静静?
甚至,他们是不是已经在在静静成为网红获得大量捐款时,便已经变了?
不能低估人性,也不能太高估父母对孩子的爱,这是现实中很常见的人性灰暗,也是电影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,尤茜,因此进入网络“审判台”。
人们像深挖李悦的隐私一样挖出尤茜在酒吧狂欢的视频,一心救女的伟大母亲形象破碎,一个母亲,两个孩子,她,是不是选择了保小弃大?
她,是不是才是那个凶手?
在网络的围剿中,在邻里的歧视中,在叶攀老板的推波助澜下,尤茜情绪失控登上天台,她无法接受大众的指控。
也不愿将腹中胎儿生在这个“充满恶意的世界”。
第二轮反转,也在此时跟着坠楼案视频而来。
监控显示,静静是主动跳楼,李悦试图阻拦未果,惯性冲击下她也从高楼坠下,李悦、尤茜都不是“凶手”,这个故事里,只有三个可怜人。
但就在警方寻找真相的过程中,夹杂着谣言的爆料、带着流量目的推波助澜,让三个人的悲剧演变成更大的悲剧,让受害者成为被审判的“恶女”。
甚至,当真相揭开时,可能这份审判也不会彻底消失,正如《恶意》给了观众答案,不少观众也仍旧下意识去推测,静静的死,是不是还有隐情?
这里面,是不是全员恶人?
媒体人叶攀深谙舆论规律,在发现晨晨(李庚希饰)是自己曾经报道的试药人案死者女儿,在发现她的复仇计划时,便引导晨晨将她推向新的恶女审判。
这是公关手段中常见的\"转移注意力策略\",当一个热点形成时,制造一个更大的热点,人们便会忽略前一个热点,她在用这种方式转移舆论对尤茜的关注。
叶攀有这种心态,源于多年前她坚持报道试药人案间接导致晨晨父亲意外身故,也源于多年来她的媒体人初心,已经明显被流量裹挟,不再严谨追求真相。
正如报道李悦时的文章。
在调查结果没出来之前,在她还没有完全李悦之前,便通过医生一些人员的言论与互联网各种爆料图片认定她是“恶女”,便是向流量妥协的结果。
媒体人叶攀与复仇者晨晨的剧情线,是《恶意》另一个“恶意”的循环,这里暂且不深入,我们继续回到整个故事的导火索:坠楼案。
真相彻底揭开时,你会发现这个故事的主角没有恶人,她们都是正常的普通人,之所以遭到“恶”的审判,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她们都是普通的“人”。
人,都会有缺点,会有失误,会勇敢也会懦弱,我们都不是完美的机器人。
坚持为女儿治病的尤茜,曾经付出了一切,在遇到二婚丈夫之前,她独自一人为女儿奔波,一边照顾女儿,另一边放弃尊严陪酒赚钱。
母亲对女儿的爱,没有水分。
遇到丈夫与叶攀之后,他们的经济条件因为网友的资助有所改善,但静静始终没能脱离病魔,家长累吗?肯定累,对绝望吗?肯定也有。
看着小小的孩子每次都强撑坚强安慰自己,母亲的心也无法不痛。
所以当女儿氧气管意外脱落时,尤茜出现了几秒钟的停滞,这几秒钟到底是她想让女儿解脱的情绪占了上风,还是想自己解脱的心占了上风?
其实都不重要,无论哪一种想法,都可能在绝望中出现。
重要的是当她意识到自己下意识的行为后自责后悔,亦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那样,仍旧全力以赴为给女儿治病奔波,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女儿。
她只是在高压与绝望中出现了短暂的犹豫,这是大多数人都可能出现的情况。
另一边,护士李悦的成长经历导致她患上了躁郁,她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,积极接受治疗,也乐于帮助其他患者,与他们彼此鼓励,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活下去。
女孩静静,便是接收到李悦这份善意,与她一起在天台享受快乐小憩,和她相互鼓励在努力前行的人,两个女孩都曾向彼此释放了自己最正面的能量。
但,人们希望永远都能当照亮别人的阳光,却往往无法永远都有能量。
小小年纪便与癌症斗争的静静,是众人眼中坚强勇敢小天使。
但她内心也有恐惧不安,也厌倦了一次又一次的治疗,不想再做痛苦的化疗与手术,也不想再让父母一直活在为她治病的无尽之路上。
于是在某一天,她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,并用李悦的相机为母亲留下了遗言,在小女儿的期望中,她希望母亲和李悦都能有更好的未来。
恰在此时,好不容易走出病痛的李悦遭遇了渣男的欺骗,导致她被渣男妻子当众举报打耳光,这件事不仅伤害了她的感情,也让她失去了工作。
李悦此时的痛苦可想而知。
这时候,她可能发现了静静的遗言,认为是二胎导致静静放弃生的欲望,也可能只是情绪放大了曾经对尤茜的怀疑,误以为是尤茜为了分隔她和静静举报了她,亦可能太想找个情绪宣泄口。
便有了李悦情绪失控质问尤茜,说出“带静静一起死”的话,但当静静真的选择跳楼时,第一时间想要救她的也是李悦,她并不想任何人死去。
而因为“小三”问题对李悦存在偏见,又对她的话感到莫名其妙的尤茜,在看到李悦“抱着”(视角问题)静静坠楼时,第一反应便是李悦推女儿下楼。
痛苦让尤茜出现犹豫,痛苦让李悦出现绝望,痛苦放大了李悦对尤茜的质疑,痛苦也放大了尤茜对李悦的质疑,这些,原本都是人性一时退缩产生的误解。
她们的言行互为起因又互为结果,是莫比乌斯环的设定,戏剧效果挺足。但这些,原本都对坠楼案的真相产生不了任何影响。
但,媒体为了流量断章取义,网民为了泄愤抓小放大,人们认定一个悲剧里一定存在“恶人”,便有了层出不穷的审判,与层出不穷的伤害。
这份伤害,又像一个莫比乌斯环,不断循环,不断回到原点,又不断起航。
到最后,恶意往往不是来自真相,而是来自人们对真相有善必有恶的执念,这份执念又被那些打着真相名义谋利的推手利用,莫比乌斯环便永无终点。
发布于:福建省中鑫优配-炒股开户-杭州股票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十大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