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6日,贵州榕江的“村超”球场重燃战火,当地观众排起的长队一度从场内延伸到马路中央。一个月前,一场洪灾将这片场地吞噬;一个月后,崭新的草皮已经覆盖了昔日的灾痕。
拼版照片:上图为7月25日在贵州榕江拍摄的灾后重建后的“村超”球场(无人机照片);下图为6月25日在贵州榕江拍摄的遭受洪水袭击的“村超”球场(无人机照片)。 新华社发
7月28日,2025上海明日之星冠军杯足球赛在上汽浦东足球场打响,这是国内首个严格按照国际足联标准建造的专业足球场。此外,虹口足球场是全国第一座专业足球场。
明日之星冠军杯揭幕战后,英超豪门曼城U16梯队获胜后,给看台上的中国粉丝在球衣上签名留念。
除了专业足球场,全国第一个拥有足球场的学校也在上海,就在徐家汇,就在那幢古典风格的西洋建筑旁——这就是拥有175年历史的徐汇中学。
全国第一个拥有足球场的学校
足球开始为人接受的记录,最早出现在教会学校。坐落于徐家汇的徐汇中学,是全国第一个拥有足球场的学校。它创办于1850年,历史已经延绵了175年。学校融合中、西方先进的办学理念,开启了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的辉煌传奇。
旧时的徐汇公学操场。
如今的徐汇中学操场。
徐汇中学有着中国“西学东渐第一校”的美誉,其“重视体育”的优良传统历久弥新,体育教育理念很先进,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也非常丰富。“当争竞之际而能相睦,德育也;舒畅肢体以养脑力,体育也;彼此争胜亦欲计谋,智育也。”
直到今天,徐汇中学也高度重视体育教育,目前已经形成具有汇学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,开设体育特色课程20门,学校始终秉持“以体树人”理念,从兴趣体验入手,培养终身体育意识,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实施体育特色课程以来,学校在篮球、飞镖、足球、桥牌、冰壶、啦啦操、游泳等项目硕果累累。近三年,学校体育获国际级奖项3项、国家级奖项20余项、市级奖项60余项。
1941年的徐汇中学足球队在操场上比赛。
如今的徐汇中学操场。
1905年,徐汇公学在校舍西侧辟一操场,作学生锻炼之用,被称为徐汇公学大操场。1942年,学校已拥有四个大小不一的操场,三个在校内,一个在北校门外附近。其中,最大的操场可用于足球比赛。体育课上、下课间隙、放学之后,学生们都可以在操场上自由活动,在奔跑与竞技中锻炼身体。
1936年的徐汇中学足球队。
徐汇公学足球队获得的奖杯。
毕业于徐汇中学,日后设计了上海虹口足球场、上海游泳馆等众多上海标志性体育馆的魏敦山院士回忆,“每天下午课余时间我必须离开教室进入操场,跑步、踢球和体操健身。”
魏敦山认为,正是因为在徐汇中学求学时坚持的锻炼习惯,才造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身体。也许也无形中酿就了他与体育建筑的奇缘。
上海足球从校园到社会
自1843年开埠以来,近代竞技体育也传入上海。跑步、跳远、投掷铅球等运动在校园里落地生根,球类运动特别受到学生们的欢迎。
旧时的圣约翰大学足球队被称为“约翰辫子军”。
1901年,圣约翰大学成立了上海第一支足球队,也是中国第一支球队,球员都是学校的学生。正值清末,长辫仍是标配,脚下生风带球飞跑,头上则伴随着满场长辫飞舞,人称“约翰辫子军”。1902年,圣约翰书院(现华东政法大学)与南洋公学(现上海交通大学)举行了上海第一场足球赛。此后,校际比赛日益频繁,成为校园的新鲜时尚活动。
当时上海学校足球队的队员们虽然学业繁忙,但平时坚持训练,不断在一系列体育赛事中取得佳绩。1910年,南洋公学足球队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运会田径赛,并荣获学校组亚军。1948年5月26日,徐汇中学足球队对战英国海军伦敦号足球队,以8:1的悬殊比分大胜对手。
1928年乐华足球队合影。
20世纪20年代以后,足球运动也从校园逐渐走向社会。华人足球运动的水平大为提高,但当时上海组织足球联赛的管理组织名为“上海足球会”,其实主要为旅沪洋人掌控,俗称“西联会”,长期歧视华人球员和华人球队。
带着欲与洋人一比高下的热情高涨,1924年,由中国人自己当家作主的中华足球联合会成立,并组织乐华队。在首次参加的西联会的国际杯比赛中,迎来“球王”李惠堂加盟的乐华队屡战屡胜,接连打败老牌洋人球队,结束了洋人球队霸占上海的局面。
上海市东华足球会是中国内地历史最悠久的俱乐部,更代表着上海这座城市深厚的足球底蕴。
1931年7月31日,东华足球会成立,几乎集中当时上海最好的中国球员,球队当时提出的宗旨就是“提倡体育,发扬中华足球”,会徽图案是一头东方雄狮。随着东华足球会的崛起,球队从国外强队林立的联赛中脱颖而出,成为当时唯一能和国外足球强队抗衡的华人足球队。这也让当时的上海市民、全国球迷扬眉吐气,民族精神为之一振。
东华足球会自1931年成立到1952年结束,长达21年之久,不但誉满全国,而且蜚声海外,为我国足球事业的振兴、激励民族精神、培育足球人才等方面作出了贡献。“东华”人才辈出,如李宁、贾幼良、孙锦顺、陈家球、张邦伦等分别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过远东运动会、奥运会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,上海市足球队的主力也大都来自东华队。
陈毅杯见证职工足球辉煌
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,上海足球的发展来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新时期。上世纪五十年代计划经济背景下,工厂里年轻人最时髦的一件事情,就是踢足球。那时,上海涌现出的一批足球名将,他们并非出自专业体校或部队体工队,而是来自于工人阶级。
1953年2月25日,全国足球赛青年足球锦标赛开幕,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开球。
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上海工厂足球的欣欣向荣与陈毅市长的鼓舞密不可分。解放日报的照片还记录着难忘的一幕:在用石灰画着粗糙白线、表面坑洼不平的虹口足球场上,陈毅市长正在为全国足球赛青年足球锦标赛开球。
时隔三十年,也正是为了纪念陈毅市长,首届“陈毅杯”开幕。往后每一届“陈毅杯”,参赛队伍一直在增加,比赛规模一直在扩大。
1981年12月21日解放日报版面,报道“陈毅杯”足球赛。
七届“陈毅杯”比赛,共有12203支队参赛,开创上海足球史上规模最大、参赛队最多的新纪录,形成前所未有的“足球热”,这是上海这座城市曾经有过为足球万人空巷的难忘记忆。
上世纪50、60年代,但凡100人以上的工厂,一般都有足球队,甚至有多支球队。当时如国棉十二厂、十七厂、中国纺织机械厂、上海船厂、江南制船厂、上海锅炉厂等,都拥有几十支足球工人队。
1983年1月31日解放日报报道陈毅杯,可以看到看台上坐满观众。
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,那些拥有球队的工厂纷纷改制为公司。随着产业调整,房地产兴起,寸土寸金的上海滩失去了最根本的场地支持,足球场开始变成稀缺品。
职业化留下上海足球烙印
一个世纪过去了,中国足球早已开始了职业化探索,“第一支球队”、“第一座球场”和全民踢球的故事已成往事。作为中国足坛重镇的上海,在探索职业足球发展层面成绩显著,目前是国内唯一拥有足球顶级联赛冠军德比的城市,上海海港、上海申花更是包揽2024赛季中超联赛冠亚军。
申花球迷。
海港球迷。
2025赛季中超联赛18轮战罢,两支上海滩职业俱乐部依旧占据积分榜前两位,尤其是上海申花作为领头羊已经建立6分优势,占据夺冠的主动权。继1995年上海申花夺得甲A联赛冠军后,申花再一次向联赛冠军发起冲刺。
作为国内唯一拥有冠军足球德比的城市,上海坐拥申花、海港两支强队,在2023赛季就实现了包揽国内荣誉:海港夺得中超联赛冠军、申花称霸中国足协杯冠军。2024赛季,上海海港队成就中超、足协杯双冠王,申花夺得联赛亚军以及超级杯冠军,这是中超成立以来首次出现同城球队包揽联赛冠亚军的情况,海港、申花也实现连续两次携手杀入亚冠精英联赛的荣耀,创造历史。
2024赛季,海港队夺得中超联赛、中国足协杯的双冠王。
2024赛季超级杯,申花夺冠。
2023赛季,吴金贵大胆使用锻炼根宝基地的一批本土球员,并率申花夺得中国足协杯冠军。
今年2月19日,亚冠精英联赛小组赛阶段战罢,根据亚足联的官方信息,由于山东泰山退出,上海申花、上海海港队一起晋级16强淘汰赛阶段。征战亚洲俱乐部顶级赛事的两支上海球队共同晋级,也创造了申城职业足球在洲际赛场的历史。
上汽浦东足球场占地面积约为10公顷,造型概念来自中国传统瓷器。
全新改建的上海体育场,也是专业足球场,更是上海的城市体育地标之一。
标志性的体育设施项目是一座城市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,具体在足球场地层面,上汽浦东足球场、上海体育场都是新建、改建的专业足球场,努力打响上海体育文化品牌,打造上海展现城市形象和活力的体育新地标。周末去观看申花、海港的中超、亚冠赛事,已经成为申城很多铁杆球迷雷打不动的体育观赛、文旅消费习惯。
中鑫优配-炒股开户-杭州股票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十大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